《教育要情》报道我校连续获得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
校新闻中心讯 日前,《教育要情》2017年第3期以“多策并举谋发展 科技创新谱新篇”为题,对我校连续获得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予以报道。全文如下:
- 作者:厘米教育 来源:河南科技大学| 2017-02-22 18:52:14
校新闻中心讯 日前,《教育要情》2017年第3期以“多策并举谋发展 科技创新谱新篇”为题,对我校连续获得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予以报道。全文如下:
多策并举谋发展 科技创新谱新篇
——河南科技大学连续获得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
1月9日,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。我省河南科技大学两项成果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。该校成为2016年度河南省主持项目获奖的唯一高校,也是唯一一个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(通用项目)的河南高校。
长期以来,河南科技大学始终坚持“育人为本、学术至上”的办学理念,凝心聚力,攻坚克难,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。2013年至2016年四年间,该校连续获得五项国家科技奖。其中,魏世忠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“高钒高耐磨合金及复合技术的工程化应用”项目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;马文锁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的“耐烧蚀复合材料用碳纤维多向预成型体结构设计、控制、制备及应用”项目获得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;高建平副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的“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”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;我校作为第一主要完成单位、魏世忠教授主持的“重型装备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开发及应用”和陈双臣教授参与完成的“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”两项成果均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这些成果的取得,是该校稳步推进“学科提升、高端人才汇聚、基础条件完善”三项重点工程建设的结果,也是全校上下团结协作、共谋发展、真抓实干,始终坚持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目标的结果,更是坚持要办学生的大学、学者的大学、崇尚学术的大学、具有一流校风的大学的结果。
一、注重凝练办学特色,科技创新底蕴“深”。建校六十多年来,该校始终以服务国家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,充分发挥地域、行业和学科优势,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传统特色。近年来,该校主动适应国家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,面向我省四大国家战略规划重大需求,面向洛阳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需要,强化产学研特色,突出齿轮、轴承、金属材料、重型装备、农业机械、汽车与新能源、军工科研、临床医学、农学等领域的科技优势,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二、大力加强学科建设,科技创新基础“牢”。大力实施“学科提升工程”,制定出台了《河南科技大学学科提升计划实施意见》《河南科技大学学科提升计划项目管理办法》等文件,加强学科提升项目管理,加强重大、重点项目的申报;投入1.2亿元,推进3项国内一流学科攀登计划项目、8项培育计划项目、28项振兴计划项目和14项发展计划项目建设,努力打造优势学科,促使国家级学科和科研平台实现全面突破,努力使整体实力达到国内先进、省内一流水平。
三、着力汇聚高端人才,科技创新发力“准”。大力实施“高端人才汇聚工程”,把高端人才汇聚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,每年投入6000万元,加大高层次、国际化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力度,努力打造一支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发展相适应的高端领军人才、领军后备人才、青年创新拔尖人才相互衔接的科技创新团队。该工程实施以来,已成功引进国家“千人计划”(含“外专千人计划”)学者5人,居全省高校首位。
四、积极培养创新人才,科技创新根基“厚”。大力实施涵盖14个本科专业、5个硕士专业,经由教育部获批的“卓越工程师”“卓越医生”“卓越农林人才”“卓越法律人才”培养计划,构建了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;建立完善研究生“双导师”联合培养机制,与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、黎明化工研究院等45个科研院所和企业确立合作关系,共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;实施“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”和“研究生创新工程”,全方位开放各类实验室,吸收学生进入科研团队,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。
五、不断深化体制改革,科技创新动力“足”。大力推进内部管理改革,制定了《河南科技大学章程》和《河南科技大学“十三五”事业发展规划》,全面贯彻落实“党委领导、校长负责、教授治学、民主管理”制度,进一步简政放权、提高管理效率;实施了校内分配制度改革,加大了对竞争性绩效津贴和激励性绩效津贴的投入,对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高层次科学研究成果进行重点奖励,为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六、努力营造外部环境,科技创新氛围“浓”。河南科技大学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,是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理事单位,是全国创业教育示范高校;获批成为国家国防科工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;获批成为“十三五”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,获得了中央专项资金1亿元和河南省专项配套资金6670万元。这些重大突破和成绩的取得,为学校高端科研成果的产出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。
记者/刘晓亮